在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驯化期間,必須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條件,而且要盡量理想化。一是保證足夠的溶解氧和保持營養平衡,對于缺乏某些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要適量多投加一些營養物質。二是水溫、PH值要盡量在適範圍內,且沒有大的波動。三是有機負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漸進。培養期間,每隔8h要對混合液的汙泥濃度、汙泥指數、溶解氧含量等進行分析化驗,同時還要檢測進出水的BOD5、(:00&及
懸浮物SS等指標,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加以調整。
1.間歇培養法
間歇培養法是將汙水注滿曝氣池,然後停止進水,開始悶曝(只曝氣而不進水)。悶曝2~3天後,停止曝氣,靜沉l~1.5h,然後再進人部分新鮮汙水,水量約爲曝氣池容積的1/5即可。以後循環進行悶曝、靜沉、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進水量應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悶曝的時間應比上次有所減少,即增加進水的次數。
當汙水的溫度在15~20弋時,采用這種方法經過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氣池中的汙泥濃度超過lg/L以上,混合液的汙泥沉降比(SV)達到15%~20%。此時停止悶曝,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並開始回流汙泥。初的回流比應當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隨着汙泥濃度的增高,逐漸將回流比提高到設計值。
2.連續培養法
連續培養法是使汙水直接通過活性汙泥系統的曝氣池和二沉池,連續進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汙泥,全部回流曝氣池,直到混合液的汙泥濃度達到設計值爲止的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三種:
①低負荷連續培養: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停止進水,悶曝1~2天。然後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控制在設計水量的 [#]/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氣池形成汙泥絮體後,開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超過lg/Lhi,開始以設計回流比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接近設計值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適量排放剩余汙泥。
②高負荷連續培養: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停止進水,悶曝1~2天。然後按設計流量連續進水連續曝氣,等曝氣池形成汙泥絮體後,開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接近設計值時,再可根據具體情況適量排放剩余汙泥。
③接種培養: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投入大量其他汙水處理廠的正常汙泥(好是沒有經過消化的新鮮脫水剩余汙泥),再按高負荷連續培養法培養。接種培養能大大縮短汙泥培養時間,但大型處理場需要的接種量非常大,運輸大量汙泥往往不太現實,所以此法一般只適用于規模較小的汙水處理廠。當汙水處理廠改建或擴建時,利用舊曝氣池汙泥爲新曝氣池提供接種汙泥,是經常見到的做法。當新建汙水處理廠有多個系列的曝氣池、附近又沒有汙水處理廠可以提供接種汙泥時,可以先在一個系列利用上述方法成功培養汙泥後,再向其他系列曝氣池提供接種汙泥,從而縮短全場的培養時間和降低培養的能耗。
3.活性汙泥的驯化
活性汙泥的驯化通常是針對含有有毒或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而言。一般是預先利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培養活性汙泥,再用待處理的汙水驯化,使活性汙泥適應所處理汙水的水質特點。經過長期驯化的活性汙泥甚至有可能氧化分解一些有毒有機物,甚至將其變成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驯化的方法可分爲異步法和同步法兩種,丙種驯化法的結果都是全部接納工業廢水。①異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將活性汙泥培養成熟後,再逐步增加工業廢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每變化一次配比,汙泥濃度和處理效果的下_不應超過10%,並且經過7~10d運行後,能恢複到佳值。②同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培養活性汙泥的同時,就開始投加少量的工業廢水,隨後逐漸提高工業廢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對于生化性較好、有毒成分較少、營養也比較全面的工業廢水,可以使用同步驯化法同時進行汙泥的培養和驯化。否則,必須使用異步驯化法將培養和驯化完全分開。
相關当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