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濾料層產生泥球
濾池運行一段時間後,濾料層內經常會出琬大小不一的泥球,大型濾池中的泥球直徑可達lm。泥球由截留的汙染物和濾料顆粒粘結而成,通常首先在濾料層的表面出現,開始只有幾mm大。這些小泥球由于密度較小,反沖洗結束後仍出現在濾料層的表面。如果不及時將這些小泥球打碎破壞掉,在濾池的運行過程中,泥球會逐漸擠出其中的水分而使密度加大,在反洗時從濾料層表面沉人濾料層內部,並會相互粘結長大。大泥球下沉到濾池的承托層上,後把這些部位粘住,形成局部不透水區。泥球的存在會阻塞水流的正常通過,使布水不均勻,並形成惡性循環。大泥球出現的部位往往是沖洗水上升流速低的濾池四角和周邊。泥球形成的原因和對策可歸納如下:
①原水中汙染物濃度過高,解決的方法是加強預處理,設法降低原水中這些物質的含量。
②反沖洗效果不好或反洗水不能排淨,對策是提高反洗強度和延長反洗曆時。
③反沖洗配水不均勻,造成部分濾料層長期得不到真正清洗,其表現是反洗後濾料層表面不平或有裂縫,對策是對配水系統進行檢修。
④濾速太低、過濾周期太長,使濾料層內菌藻滋生繁殖後將濾料顆粒粘附在一起結成泥球,對策是提高濾速和加強預氯化等殺菌藻措施。
⑤泥球生成速度與濾料粒徑的3次方成反比,即細濾料多的濾料層表面容易結成泥球。對策是增加或加強表面輔助反沖洗效果,當結泥球嚴重時應更換濾料。
2.過濾出水水質下降
①濾料級配不合理或濾料層厚度不夠,應當更換濾料的類型或增加濾料層的厚度。
②進水汙染物濃度太高,過濾負荷過大,雜質很快穿透濾料層。對策是加強前級預處理,降低進水中有機物的含量。
③汙水的可濾性差,濾池進水中的雜質顆粒不能被濾料層有效截留,需要加強進水的混凝處理效果,篩選使用更有效的
絮凝劑。
④因爲反洗配水不均勻,導致反沖洗後濾料層出現裂縫,使汙水在過濾過程中出現短路現象,原水中的雜質顆粒直接參與穿過濾料層,對策是停池檢修反洗配水系統。
⑤濾速過大,使原水中的雜質顆粒穿透深度過深直到逐漸穿透整個濾料層,對策是降低濾速。
⑥濾料層出現氣阻現象加大了過濾時的阻力,使水流在濾料層內流速過快,對策是找到氣阻的原因並予以消除。
⑦濾料層內產生泥球,對水流的正常通過產生阻塞作用,並使濾料層的截汙能力下降,出水水質下降,對策是找到泥球產生的原因並予以消除。
3.濾池反洗時有大量氣泡冒出
濾池反沖統時有氣泡從濾料層中冒出來的現象又稱爲濾料層氣阻,濾料層氣阻可導致水的短流,嚴重影響出水水質。濾料層氣阻的原因和對策可歸納如下:
①濾池運行周期過長,水溫較高,濾料層內發生厭氧分解產生出氣體。對策是對濾池進行充分反沖洗後,縮短過濾運行周期。
②濾料層上部水深不夠,在過濾過程中會出現局部濾料層濾出水不能被及時補充的現象,從而使濾料層內產生負壓並導致進水中的溶解性氣體析出。對策是及時提高濾料層上部水的深度,避免水中溶解性氣體析出的現象。
③濾料層因爲各種原因處于無水或幹燥狀態,空氣進人了濾層。對策是先用清水倒濾排出濾料層內的空氣後,再進水過濾,反沖洗後進水過濾前使濾池始終處于淹沒狀態。
4.濾速逐漸降低、周期逐漸下降
①沖洗不良、濾層積泥或長滿青苔。對策是改善沖洗條件並用預加氯殺藻。
②濾料強度差、顆粒破碎。對策是刮除表層濾砂,換上符合要求的濾砂3
5.沖洗後短期內水質不好
①沖洗強度不夠,沖洗曆時太短,沒有沖洗幹淨。對策是改善沖洗條件。
②沖洗水本身質量不好。對策是保證沖洗水質量。
相關当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