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處理中常用的沉澱池有平流式沉澱池、斜管(板)沉澱池等。
1.平流式沉澱池
平流沉澱池如圖5-2所示,上部爲沉澱區,下部爲汙泥區,池前部爲進水區,池後部爲出水區。經混凝的原水流人沉澱池後,沿進水區整個截面均勻分配進入沉澱區,然後緩慢地流向出水區。水中的顆粒沉于池底,沉澱的汙泥連續或定期排出池外。
圖5-2平流式沉澱池示意圖
在汙水深度處理中,平流沉澱池沉澱時間一般爲l~2h,表面負荷爲1~ [#]m3/(?*h),正常水平流速爲10~ [#]5mm/s9平流式沉澱池的管理與維護要着重做好以下幾點:
①掌握原水水質的變化:一般要求2~4h測量一次原水濁度、pH值、水溫、堿度,在水質波動時1~ [#]h就要進行一次測量。
②及時調整加藥量:水量和水質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調整加藥量,尤其要防止斷藥事故,同時有對應水質變化的防範措施。
③及時排泥:因爲排泥不及時、池內積泥厚度升高,會縮小沉澱池過水斷面、相應縮短沉澱時間,降低沉澱效果,終導致出水水質變壞。排泥過于頻繁又會增加自耗水量。每1~2年徹底清理一次沉澱池積泥。
2.斜管(斜板)沉澱池
汙水深度處理中應用較多的是上向流即逆向流斜管沉澱池,通常布置見圖5-3所示。
加過絮凝劑的原水經過反應後生成良好的矾花由整流配水板均勻流人配水區,然後自下而上通過斜管,原水中雜質與水在斜管內迅速分離,清水從上部經集水區,通過集水槽送出池外,沉澱在斜管壁上的雜質沿壁滑下人積泥區由穿孔排泥管或其他排泥設施定期排出池外Q在汙水深度處理中斜管沉澱池的表面負荷爲2.5m3/(?-h)左右較爲合適。運行中如果斜管頂部出現泥毯則應降低水位、露出管孔,並用壓力水進行沖洗。
相關当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