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油廢水的來源
含油廢水的來源非常廣泛,除了石油開采及加工工業排出大量含油廢水外,還有固體燃料熱加工、紡織工業中的洗毛廢水、輕工業中的制革廢水、鐵路及交通運輸業、屠宰、食品加工及機械工業車削工藝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業及固體燃料熱加工工業排出的含油廢水爲主要來源。石油工業含油廢水主要來自石油開采、石油煉制及石油化工等過程。石油開采過程中的廢水主要來自帶水原油的分離水、鑽井提鑽時的設備沖洗水、井場及油罐區的地面降水等。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含油廢水主要來自生產裝置的油水分離過程及油品、設備的洗滌、沖洗過程。固體燃料熱加工工業排出的焦化含油廢水,主要來自焦爐氣的冷凝水、洗煤汽水和各種貯罐的排水等。
含油廢水中的油類汙染物,其相對密度一般都小于1,但焦化廠和煤氣發生站排出的重質焦油的相對密度可高達1.1。油通常有三種狀態:
①呈懸浮狀態的可浮油如把含油廢水放在桶中靜沉,有些油滴就會慢慢浮升到水面上,這些油滴的粒徑較大,可以依靠油水密度差而從水中分離出來,對于石油煉廠廢水而言,這種狀態的油一般占廢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
②呈乳化狀態的乳化油這些非常細小的油滴,即使靜沉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仍然懸浮在水中。這種狀態的油滴不能用靜沉法從廢水中分離出來,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一層由乳化劑形成的穩定薄膜,阻礙油滴合並。如果能消除乳化劑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轉化爲可浮油,這叫破乳。乳化油經過破乳之後,就能用沉澱法來分離。
③呈溶解狀態的溶解油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只有幾毫克每升。
(2)含油廢水的危害
含油廢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生態系統、植物、土壤、水體的嚴重影響。油田含油廢水浸人土壤孔隙間形成油膜,產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氣、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滲人土中,破壞土層結構,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甚至使農作物枯死。爲此,我國在
1992年頒布的《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准》規定,在一類、二類灌溉區對水質的要求,石油類含量均不得大于10mg/L。含油廢水(特別是可浮油)排人水體後將在水面上產生油膜,阻礙大氣中的氧向水體轉移,使水生生物處于嚴重缺氧狀態而死亡。在灘塗還會影響養殖和利用。有資料表明,向水面排放一噸油品,即可形成5X106?的油膜。含油廢水排入城市溝道,對溝道、附屬設備及城市汙水處理廠都會造成不良影響,采用生物處理法時,一般規定石油和焦油的含量不超過50mg/'L。
相關当前產品